游黄华

· 许衡
我生爱林泉,俗事常鞅掌。 十年苦烦剧,一念愈倾仰。 峰峦看画图,云烟入想像。 久成心上癖,欲忍不可强。 荷有敬斋公,恒以善相长。 携我游黄华,一洗尘虑爽。 行行叹奇绝,举目皆胜赏。 镜台耸百崄,瀑布落千丈。 石苔积重痕,溪风动幽响。 使我躁竞息,使我心志广。 恍如梦中身,翱翔千古上。 回首声利场,谁能脱尘网。 我老得仁心,动作皆可像。 还家拟邻居,求田冀接壤。 便许朴钝质,于此静中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鞅掌(yāng zhǎng):繁忙,事务繁杂。
  • 倾仰:仰慕,向往。
  • :嗜好,特别爱好。
  • 敬斋公:对某人的尊称,此处指一位尊敬的长者。
  • 黄华: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 尘虑:世俗的忧虑。
  • 镜台:此处指山峰,因其高耸如镜台。
  • 百崄(xiǎn):极高的山峰。
  • 瀑布落千丈:形容瀑布从极高处直泻而下。
  • 石苔积重痕:石头上积累的苔藓,形成厚重的痕迹。
  • 躁竞:急躁竞争。
  • 声利场:名利场,指追求名利的社会环境。
  • 尘网:比喻世俗的束缚。
  • 仁心:仁爱之心。
  • 朴钝质:朴实无华,不加修饰的本性。

翻译

我一生喜爱山林泉水,但俗事常常使我忙碌不堪。十年来苦于繁杂的事务,心中越发向往自然。峰峦如画,云烟如梦,久已成为我心中的嗜好,想要忍耐却难以自抑。幸好有敬斋公,常以善行教导我。他带我游览黄华,一洗我心中的尘世忧虑,使我感到清爽。行走间不断赞叹景色的奇绝,眼前的一切都是值得欣赏的美景。高耸的山峰如镜台,瀑布从千丈高处直泻而下。石头上的苔藓积累成厚重的痕迹,溪风中传来幽幽的响声。这使我急躁的心平静下来,心胸也变得宽广。我仿佛身在梦中,翱翔于千古之上。回首那追求名利的社会,谁能摆脱世俗的束缚呢?我已老去,却拥有仁爱之心,我的行为都可作为榜样。回家后打算与敬斋公为邻,希望能拥有相邻的田地。我愿以这朴实无华的本性,在此静谧之地中修养身心。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深切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通过对比繁忙的世俗生活与宁静的自然风光,作者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渴望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诗中“峰峦看画图,云烟入想像”等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之美,而“使我躁竞息,使我心志广”则体现了自然环境对心灵的净化作用。结尾处,作者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仁爱之心的珍视,显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许衡

许衡

元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又定朝仪、官制。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以疾归。卒谥文正。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 ► 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