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

尚书剑履出明光,居守旌旗赴洛阳。 世上功名兼将相,人间声价是文章。 衙门晓辟分天仗,宾幕初开辟省郎。 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尚书剑履:指尚书省的高官,剑履是古代官员的服饰,剑代表武官,履代表文官。
  • 出明光:明光是汉代宫殿名,这里指朝廷。
  • 居守:留守,指在京城留守的官员。
  • 旌旗:旗帜,代表军队的标志。
  • 将相:将军和丞相,泛指高官。
  • 声价:名声和地位。
  • 文章:文学作品,这里指文学成就。
  • 衙门:官署。
  • 天仗:皇帝的仪仗。
  • 宾幕:宾客和幕僚。
  • 开辟:开始。
  • 省郎:指中央政府的官员。
  • 甘棠:一种植物,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翻译

尚书省的高官佩戴剑履,从明亮的朝廷出发,留守的旌旗前往洛阳。 世上的人追求功名和将相的地位,而人间真正的声誉和价值在于文学作品。 官署在清晨分开皇帝的仪仗,宾客和幕僚开始迎接中央政府的官员。 从山坡上向东望去,春风吹拂的地方处处可见美丽的甘棠。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送别令狐相公赴东都洛阳留守的作品。诗中,刘禹锡赞美了令狐相公的功名和文学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祝福。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令狐相公的威严和重要性,后两句则强调了文学的价值。最后两句以春风和甘棠为喻,寓意令狐相公在洛阳将会有美好的未来。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展现了刘禹锡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文学的崇高评价。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