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偃松:yǎn sōng,倒卧长松。
- 轧:yà,压倒。
- 离披:亦作“离翍”,分散下垂貌;纷纷下落貌。
翻译
其态势是枝干被压倒而偏向一边根基已危险,高尚的情怀一旦被看见就会给予它扶持。忽然间它从憔悴中变得有生机,反而因为枝叶分散垂落而没有世俗的姿态。影子映入高大的宫殿供人游乐之处,风韵包含着自然之声在住宿斋戒之时。谢公不要说去东山了,等待着它取得阴凉成就后布满凤凰池。
赏析
这首诗先写出偃松处于危险之境却因高情被扶持,接着描绘它展现出生机与脱俗之姿,以景寓情。其影在岩廊行乐处,韵在宿斋时,展现出独特的氛围。最后提到不要只想到东山,期待偃松在凤池成全阴凉,表达出对偃松前景的美好期待,以及蕴含着希望自己也能有所成就的寓意。诗人借偃松表达了一种不甘落寞、渴望有所作为的心境。整体意境清幽且充满希望,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味。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
刘禹锡的其他作品
- 《 酬窦员外使君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示四韵 》 —— [ 唐 ] 刘禹锡
- 《 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 》 —— [ 唐 ] 刘禹锡
- 《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其十七 》 —— [ 唐 ] 刘禹锡
- 《 伤往赋 》 —— [ 唐 ] 刘禹锡
- 《 杂曲歌辞 其五 杨柳枝 》 —— [ 唐 ] 刘禹锡
- 《 赴苏州酬别乐天 》 —— [ 唐 ] 刘禹锡
- 《 徵还京师见旧番官冯叔达 》 —— [ 唐 ] 刘禹锡
- 《 送从弟郎中赴浙西 》 —— [ 唐 ] 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