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次华州陪钱大夫登城北楼春望因睹李崔令狐三相国唱和之什翰林旧侣继踵华城山水清高鸾凤翔集皆忝宿眷遂题此诗

城楼四望出风尘,见尽关西渭北春。 百二山河雄上国,一双旌旆委名臣。 壁中今日题诗处,天上同时草诏人。 莫怪老郎呈滥吹,宦途虽别旧情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途次(tú cì):旅途中小住的地方。
  • 华州:今陕西省华县。
  • 钱大夫:指钱徽,唐朝大臣。
  • 三相国:指李绛、崔群、令狐楚。
  • 翰林旧侣:在翰林院共事过的旧友。
  • (zhǒng):跟随。
  • 华(huà)城:指华州城。
  • 百二山河:形容地势险要。
  • 旌旆(jīng pèi):旗帜。
  • :托付。

翻译

登上城楼向四方眺望,仿佛能望出这尘世的纷扰,看尽了关西渭北的春天美景。 这险要的山河使上国显得雄伟,两面旗帜托付给了名臣。 墙壁上是今日题诗之处,我们这些人曾同时在朝廷为皇帝草拟诏书。 不要怪我这个老头胡乱吹嘘,虽然仕途有别,但旧日的情谊依然深厚亲切。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华州陪钱大夫登城北楼春望时所作。诗的首联通过“城楼四望”展现出广阔的视野,“出风尘”则暗示了摆脱世俗纷扰的心境,“见尽关西渭北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颔联“百二山河雄上国,一双旌旆委名臣”,既写出了山河的雄伟,又突出了名臣的重要,对仗工整。颈联“壁中今日题诗处,天上同时草诏人”,回忆了往昔在翰林院的共事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尾联“莫怪老郎呈滥吹,宦途虽别旧情亲”,则体现了诗人对旧友的深厚情谊,尽管各自的仕途不同,但这份情谊依然不变。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