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以镜换酒

把取菱花百鍊镜,换他竹叶十旬杯。 嚬眉厌老终难去,蘸甲须欢便到来。 妍丑太分迷忌讳,松乔俱傲绝嫌猜。 校量功力相千万,好去从空白玉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菱花:指菱形的花纹,这里特指镜背的装饰。
  • 百鍊镜:经过多次冶炼的镜子,比喻精美的镜子。
  • 竹叶:指竹叶青酒。
  • 十旬:指酒的陈年时间,十旬即十年。
  • 嚬眉:皱眉。
  • 蘸甲:指酒杯中的酒滴沾湿了指甲。
  • 妍丑太分:美丑太过分明。
  • 松乔:指松树和乔木,比喻高洁。
  • 校量功力:比较功力和价值。
  • 白玉台:指仙境,比喻超脱尘世。

翻译

取来那精美的菱花百炼镜,换取他那陈年的竹叶青酒。 皱眉厌倦终究难以离去,酒滴沾湿指甲,欢乐便随之而来。 美丑太过分明,反而迷失了忌讳,松树和乔木都高傲地拒绝猜疑。 比较功力和价值,它们相差千万,还是离开这尘世,去往那空灵的白玉台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将精美的镜子与陈年的美酒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思考。诗中“菱花百鍊镜”与“竹叶十旬杯”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外在的华丽与精致,后者则象征着内在的醇厚与深邃。诗人通过“嚬眉厌老”与“蘸甲须欢”的对比,进一步探讨了人生的苦与乐。最后,诗人以“校量功力相千万,好去从空白玉台”作结,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