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栖霞寺

南山势回合,灵境依此住。 殿转云崖阴,僧探石泉度。 龙蛇争翕习,神鬼皆密护。 万壑奔道场,群峰向双树。 天花飞不著,水月白成路。 今日观身我,归心复何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山:指终南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部,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
  • 灵境:指神秘而神圣的地方,这里特指栖霞寺。
  • 殿转:指寺庙的殿堂依山而建,随山势转折。
  •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 僧探:僧人探寻。
  • 石泉:山石间的泉水。
  • 龙蛇:比喻山中的奇异景象或隐居的高人。
  • 翕习:聚集,和谐相处。
  • 神鬼:比喻山中的神秘力量或传说中的精灵。
  • 密护:严密守护。
  • 万壑:无数的山谷。
  • 道场:佛教中指修行佛法的场所。
  • 群峰:众多的山峰。
  • 双树:指佛教中的菩提树,象征着智慧和觉悟。
  • 天花:佛教中指天上的花朵,比喻美好的事物。
  • 水月:水中月影,比喻虚幻或美好的景象。
  • 观身我:观察自我,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
  • 归心:指心灵的归宿。

翻译

终南山山势回环,灵秀之地依此而居。 寺庙殿堂随山势转折,隐藏在云雾缭绕的山崖之下,僧人探寻着山石间的清泉。 山中的龙蛇和谐共处,神秘的力量和传说中的精灵严密守护着这片土地。 无数的山谷奔向修行的道场,众多的山峰向着象征智慧的菩提树致敬。 天上的花朵飘落却未着地,水中的月影清晰如同指引之路。 今日我在此观察自我,但心灵的归宿又在何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栖霞寺的幽静与神秘,通过山势、云崖、石泉等自然元素,以及龙蛇、神鬼等神秘意象,营造出一个超凡脱俗的佛教圣地。诗中“天花飞不著,水月白成路”一句,巧妙地运用了佛教中的天花与水月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结尾的“归心复何处”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心灵归宿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佛教修行者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问。

綦毋潜

綦毋潜

綦毋潜(生卒年不详),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约开元十四年(约726年)前后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右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