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

旧相临戎非称意,词人作尹本多情。 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 章句新添塞下曲,风流旧占洛阳城。 昨来亦有吴趋咏,惟寄东都与北京。
拼音

所属合集

#北京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临戎(lín róng):指担任军事职务。
  • 称意:满意,称心如意。
  • 词人:指擅长写诗文的人。
  • :古代官名,此处指地方长官。
  • 从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 桴鼓(fú gǔ):古代用以敲击的鼓。
  • 章句:诗文的章节和句子。
  • 塞下曲:指边塞地区的诗歌。
  • 风流:指文采风流,才华横溢。
  • 吴趋:指吴地的歌曲。
  • 东都:指洛阳。
  • 北京:指太原。

翻译

昔日的宰相在军事上并不称心如意,而作为词人的地方长官却本就多情。 他镇定自若,使得边疆的尘埃平静,谈笑间听不到战鼓的声音。 他的诗文新添了边塞的曲调,他的风流才华早已占据了洛阳城。 最近也有吴地的歌曲传来,只是寄往东都洛阳和北京太原。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对友人令狐相公的赞美之作。诗中,刘禹锡通过对比“旧相”与“词人”的不同境遇,突出了令狐相公的文采与风流。诗中“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描绘了令狐相公治理下的边疆安宁景象,体现了其政治才能。后两句则通过“章句新添塞下曲”和“风流旧占洛阳城”展现了令狐相公的文学成就和在洛阳的影响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令狐相公的敬仰之情。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