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不寐寄乐天

洞户夜帘卷,华堂秋簟清。 萤飞过池影,蛩思绕阶声。 老枕知将雨,高窗报欲明。 何人谙此景,远问白先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洞户:指深邃的门户。
  • 华堂:装饰华丽的厅堂。
  • 秋簟:秋天的竹席。
  • :萤火虫。
  • (qióng):蟋蟀。
  • 老枕:旧枕,此处指枕头。
  • 高窗:高处的窗户。

翻译

深邃的门户在夜晚被轻轻卷起,华丽的厅堂中秋天的竹席显得格外清凉。 萤火虫飞过池塘,留下淡淡的影子,蟋蟀的思绪绕着台阶,发出阵阵声响。 旧枕头似乎预感到即将下雨,高处的窗户预示着天将破晓。 有谁熟悉这样的景象呢?我远道而来,向白先生请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洞户夜帘卷,华堂秋簟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秋日的清凉,而“萤飞过池影,蛩思绕阶声”则通过萤火虫和蟋蟀的活动,增添了夜的生动与诗意。后两句“老枕知将雨,高窗报欲明”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枕头和窗户以生命,预示了天气的变化和黎明的到来。结尾的“何人谙此景,远问白先生”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刘禹锡对自然和友情的细腻感受。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