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商人船中筝

大艑高帆一百尺,新声促柱十三弦。 扬州市里商人女,来占江西明月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艑(biàn):大船。
  • 高帆:高大的帆。
  • 新声:新曲。
  • 促柱:急弦。柱,筝上固定弦的短轴。
  • 十三弦:指筝,古筝有十三弦。
  • 扬州市:今江苏省扬州市。
  • 江西:这里指长江以西,非今江西省。
  • 明月天:明亮的月夜。

翻译

大船扬起高高的帆,足有一百尺,船上奏响新曲,筝声急促,弹奏着十三弦。 来自扬州的商人之女,在这江西明亮的月夜里,占据了美妙的音乐天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夜晚江上的音乐画面。诗中“大艑高帆一百尺”形象地勾勒出商船的雄伟,而“新声促柱十三弦”则传达了筝声的急促与新曲的动人。后两句点明了演奏者是来自扬州的商人之女,她在江西的明月下,以其音乐才华占据了这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江上夜生活的繁华与音乐的魅力。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