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中丞自司金郎

绿树满褒斜,西南蜀路赊。 驿门临白草,县道入黄花。 相府开油幕,门生逐绛纱。 行看布政后,还从入京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褒斜(bāo xié):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
  • (shē):遥远。
  • 驿门:驿站的门。
  • 白草: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长满白草的地方。
  • 县道:连接县城的道路。
  • 黄花:指野菊花,这里可能指长满野菊花的道路。
  • 相府:宰相的官邸。
  • 油幕:涂油的帐幕,这里指官府的帐幕。
  • 门生:学生,这里指跟随赵中丞的弟子或下属。
  • 绛纱:红色的纱帐,这里象征官职或官府。
  • 布政:指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 京华:京城,这里指长安。

翻译

绿树遍布褒斜之地,西南的蜀路遥远。 驿站的门前长满了白草,县道延伸至黄花盛开的地方。 相府敞开了油幕,门生们跟随在绛纱之后。 看着你布政之后,还将随你一同返回京城长安。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送别赵中丞的作品,通过描绘褒斜的绿树、蜀路的遥远、驿门前的白草和县道上的黄花,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诗中“相府开油幕,门生逐绛纱”描绘了赵中丞的官职和随从的盛况,预示着他的政治前途。最后两句“行看布政后,还从入京华”表达了诗人对赵中丞未来仕途的期待和祝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京城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刘禹锡送别诗的特色。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