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舍人出镇闽中

暂辞鸳鹭出蓬瀛,忽拥貔貅镇粤城。 闽岭夏云迎皂盖,建溪秋树映红旌。 山川远地由来好,富贵当年别有情。 了却人间婚嫁事,复归朝右作公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鸳鹭(yuān lù):古代官员的朝服上绣有鸳鸯和鹭鸶的图案,这里代指朝廷官员。
  • 蓬瀛(péng yíng):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比喻朝廷。
  • 貔貅(pí xiū):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象征勇猛的军队。
  • 粤城:指广州。
  • 皂盖:黑色的车盖,古代官员的交通工具。
  • 建溪:地名,位于今福建省。
  • 红旌:红色的旗帜,象征军队的标志。
  • 朝右:指朝廷中的高位。

翻译

暂时告别了朝廷的同僚,你像仙人一样离开了蓬莱仙境,突然间率领着勇猛的军队镇守在遥远的广州。闽地的山岭上夏日云雾缭绕,仿佛在迎接你的黑色车盖;建溪的秋日树木映衬着你的红色旗帜。山川遥远的地方从来都是风景秀丽,而你在富贵之时却别有一番情怀。完成了人间婚嫁等俗事,你再次回到朝廷的高位,成为国家的重臣。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送别唐舍人出镇闽中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鸳鹭”、“蓬瀛”、“貔貅”等,形象地描绘了友人从朝廷到边疆的转变。后两句则通过对闽地山川的赞美和对友人未来仕途的展望,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刘禹锡诗歌的独特魅力。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