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早发

马踏尘上霜,月明江头路。 行人朝气锐,宿鸟相辞去。 流水隔远村,缦山多红树。 悠悠关塞内,往来无闲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气锐:早晨的士气、精神饱满振作。锐,旺盛。
  • 宿鸟:指夜晚歇宿的鸟。(sù niǎo)
  • 缦山:平缓的山。缦(màn)。

翻译

清晨,马蹄踏在带着霜花的尘土上,明亮的月光洒在江头的道路。出行的人在早晨精神饱满、士气高昂,夜间歇宿的鸟儿与行人相互告别飞离。流淌的河水阻隔了远方的村庄,平缓的山上有许多红树映入眼帘。在这悠远广阔的关塞之内,来来往往的人们都没有悠闲漫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中早发时的所见所感。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马踏尘上霜,月明江头路”,霜和明月勾勒出一幅宁静且带着一丝寒意的旅途画面,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行人朝气锐,宿鸟相辞去” 通过行人的精神抖擞与宿鸟离去的对比与关联,生动展现出清晨的生机与人们踏上行程的状态。中间“流水隔远村,缦山多红树”两句,则是一幅静态的山水画卷,流水、远村、缦山、红树相互映衬,动静结合,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结尾“悠悠关塞内,往来无闲步”颇具深意,表达在广阔的天地间,人们都在各自忙碌奔波,为生活、为理想不停歇 ,让诗歌有了一种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丰富了诗的内涵。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流畅,将旅途早行之景与生活的感悟融合在一起,令人回味。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