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圆上人

· 贾岛
诵经千纸得为僧,麈尾持行不拂蝇。 古塔月高闻咒水,新坛日午见烧灯。 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綵绳。 且说近来心里事,仇雠相对似亲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麈尾(zhǔ wěi):古代用麈(一种鹿)的尾毛制成的拂尘,用以驱赶蚊蝇。
  • 咒水:指僧人念咒时所用的水,具有宗教仪式的意义。
  • 烧灯:指在宗教仪式中点燃的灯,象征光明和智慧。
  • 百八真珠:指念珠,佛教徒用来计数念诵佛号的珠子,通常为108颗。
  • 綵绳(cǎi shéng):彩色的绳子,这里可能指用来串念珠的绳子。
  • 仇雠(chóu chóu):仇敌,敌人。

翻译

念诵千卷经文得以成为僧人,手持麈尾行走,不拂去蝇虫。 古塔在月色高挂时听见念咒水的声音,新坛在日中午时见到点燃的灯火。 一对童子浇灌着红色的药草,百八颗真珠串在彩色的绳子上。 说说近来心中的事情,面对仇敌却如同亲朋一般相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诗中,“诵经千纸得为僧”展现了僧人通过勤奋学习获得身份的情景,而“麈尾持行不拂蝇”则体现了他的超然物外,不为外物所扰。后两句通过对古塔和新坛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圣的氛围。最后两句则巧妙地表达了僧人内心的平和与宽容,即使面对仇敌也能如同亲朋一般,显示了佛教徒的慈悲与智慧。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贾岛

贾岛

贾岛,字浪仙,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蓬溪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4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