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湘中将入蜀留别诸友

· 齐己
巾舄初随入蜀船,风帆吼过洞庭烟。 七千里路到何处,十二峰云更那边。 巫女暮归林淅沥,巴猿吟断月婵娟。 来年五月峨嵋雪,坐看消融满锦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巾舄(jīn xì):古代的一种头巾和鞋,此处指行装。
  • 风帆:船帆,借指船只。
  • 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
  • 巫女:巫山神女的简称,传说中的神女。
  • 林淅沥(xī lì):形容雨声或风声,此处形容树林中的声音。
  • 巴猿:巴地的猿猴,巴地指今重庆一带。
  • 婵娟(chán juān):形容月亮明亮美好。
  • 峨嵋: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
  • 锦川:美丽的河流,此处指锦江,流经成都。

翻译

行装初随我登上前往蜀地的船只,船帆在洞庭湖的烟雾中吼叫着驶过。 七千里的旅途将到达何方,巫山的十二峰云雾又在哪一边。 巫山神女傍晚归去时,林中传来淅沥的风声,巴地的猿猴在月色下吟唱。 明年五月,我将看到峨眉山的雪,坐着观赏它们融化流入美丽的锦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从湘中前往蜀地的旅途景象,通过“风帆吼过洞庭烟”等生动描绘,展现了旅途的壮阔与神秘。诗中“巫女暮归林淅沥,巴猿吟断月婵娟”一句,巧妙地融合了神话传说与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幽远而神秘的氛围。结尾预想明年五月峨眉山的雪景,表达了对未来旅途的期待与憧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和丰富想象。

齐己

齐己

唐僧。潭州长沙人,一说益阳人,俗名胡得生,自号衡岳沙门。天性颖悟,常以竹枝画牛背为诗,诗句多出人意表。众僧奇之,劝令落发为浮图。风度日改,声价益隆。尝住江陵之龙兴寺,署为僧正。后终于江陵。好吟咏,与郑谷酬唱,积以成编,号《白莲集》。又有《风骚旨格》。 ► 8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