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尉鄠郊送进士潘为下第南归

· 郑谷
归去宜春春水深,麦秋梅雨过湘阴。 乡园几度经狂寇,桑柘谁家有旧林。 结绶位卑甘晚达,登龙心在且高吟。 灞陵桥上杨花里,酒满芳樽泪满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作尉:担任县尉的职务。
  • 鄠郊:地名,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
  • 进士: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指通过进士科考试的人。
  • 潘为:人名,诗中的进士。
  • 下第:科举考试未通过。
  • 南归:向南返回。
  • 麦秋:指麦子成熟的季节,通常在农历四五月间。
  • 梅雨:指初夏江淮流域持续较长的阴雨天气,正值梅子成熟,故称梅雨。
  • 湘阴:地名,今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
  • 乡园:家乡。
  • 狂寇:指盗贼或叛乱者。
  • 桑柘:桑树和柘树,这里指家乡的树木。
  • 结绶:系结印带,指做官。
  • 位卑:地位低下。
  • 晚达:晚年才显达。
  • 登龙:比喻科举及第,这里指有志于科举。
  • 灞陵桥:桥名,位于长安城东,灞水之上。
  • 杨花:柳絮。
  • 芳樽:美酒。

翻译

回到宜春,春水深邃,麦子成熟的季节,梅雨已过湘阴。 家乡多次遭受盗贼的侵扰,桑树和柘树中,谁家还保留着旧时的林园? 虽然官位卑微,但甘愿晚年显达,心中有志于科举,且高声吟咏。 在灞陵桥上的杨花中,满杯美酒,泪水却湿透了衣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进士潘为下第南归的情景,通过对春水、麦秋、梅雨等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归途的凄凉与无奈。诗中“乡园几度经狂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而“桑柘谁家有旧林”则表达了对家乡变迁的感慨。后两句“结绶位卑甘晚达,登龙心在且高吟”展现了诗人虽处逆境,但仍怀有志向和理想。结尾的“灞陵桥上杨花里,酒满芳樽泪满襟”则以杨花和酒樽为背景,抒发了离别的哀愁和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

郑谷

郑谷

郑谷,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3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