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吴都

画野通淮泗,星躔应斗牛。 玉牒宏图表,黄旗美气浮。 三分开霸业,万里宅神州。 高台临茂苑,飞阁跨澄流。 江涛如素盖,海气似朱楼。 吴趋自有乐,还似镜中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án):指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
  • 玉牒:古代帝王封禅、郊祀的玉简文书。
  • :这里作形容词,意为宏大。
  • 黄旗:古代的一种军旗。
  • 茂苑:古代的园林苑囿。

翻译

规划的疆土直通淮水泗水,星空的位置对应着斗牛星宿。帝王封禅的文书图表宏伟,象征王权的黄旗美好气息飘动。三国东吴分开了霸业,广阔万里占据着神州大地。高高的楼台面对着繁茂的苑囿,飞耸的楼阁跨越清澈的水流。江涛好像洁白的车盖,海上的云气好似朱红色的高楼。吴地向来有着独有的快乐,就如同在镜子中游玩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吴地的壮丽景象和独特氛围。从广阔的疆域到神秘的星空,展现出恢宏的气势。以玉牒和黄旗象征王权的庄严与威武。“三分开霸业,万里宅神州”突显了东吴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诗中对高台、飞阁、江涛、海气等景物的描写生动而富有想象力,营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美妙情境,最后强调了吴地所特有的快乐和独特风情。整首诗意境壮阔,语言优美,既展现了吴地的雄伟景象,也传达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虞世南

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在陈朝时,曾任建安王法曹参军、西阳王友。入隋后,官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太宗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太宗敬重。贞观十二年(638年)卒,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2] ,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30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