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

凤翣拥铭旌,威迟异吉行。 汉仪陈秘器,楚挽咽繁声。 驻綍辞清庙,凝笳背直城。 唯应留内传,知是向蓬瀛。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凤翣(fèng shà):古代帝王仪仗中的一种羽扇,象征尊贵。
  • 铭旌:即铭旐,古代竖在柩车前以表识死者姓名的旗幡。
  • 威迟:威严缓慢的样子。
  • 吉行:指吉利的行程,这里指皇帝的葬礼。
  • 汉仪:汉朝的礼仪制度。
  • 秘器:指棺材,这里指皇帝的棺材。
  • 楚挽:楚地的挽歌,指悲痛的歌曲。
  • 繁声:指挽歌中的复杂音调。
  • 驻綍(zhù fú):指停止牵引柩车的绳索,表示葬礼的暂停。
  • 清庙:指帝王的宗庙。
  • 凝笳:凝重的笳声,笳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 直城:指京城。
  • 内传:宫廷内部的传记或记载。
  • 蓬瀛:指仙境,蓬莱和瀛洲,传说中的仙山。

翻译

凤翣高举,铭旌飘扬,葬礼的队伍威严而缓慢,不同于寻常的行程。汉朝的礼仪陈列着神秘的棺材,楚地的挽歌响起,音调悲痛而复杂。葬礼队伍在清庙前暂停,凝重的笳声在京城背向响起。只应留下宫廷内部的记载,知道这是向着仙境蓬瀛的归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德宗皇帝葬礼的庄严与哀伤。通过“凤翣”、“铭旌”等象征尊贵的物品,以及“汉仪”、“楚挽”等具体的文化元素,诗人刘禹锡展现了葬礼的隆重和悲痛。诗中“驻綍辞清庙,凝笳背直城”一句,既表达了葬礼的暂停,也暗示了皇帝与世长辞的无奈。结尾的“唯应留内传,知是向蓬瀛”则带有超脱尘世的意味,暗示皇帝的灵魂将前往仙境,体现了对逝者的美好祝愿和深切怀念。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