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老人说笛歌

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庾令相问书。 自言少小学吹笛,早事曹王曾赏激。 往年镇戍到蕲州,楚山萧萧笛竹秋。 当时买材恣搜索,典却身上乌貂裘。 古苔苍苍封老节,石上孤生饱风雪。 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如今老去语尤迟,音韵高低耳不知。 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
拼音

所属合集

#黄鹤楼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庾令:指庾信,南朝文学家,曾任武昌郡守。
  • 曹王:指曹植,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操之子。
  • 赏激:赞赏和激励。
  • 镇戍:驻守边疆。
  • 蕲州:地名,今湖北省蕲春县。
  • 笛竹:指制作笛子的竹子。
  • 乌貂裘:黑色的貂皮大衣,这里指珍贵的衣物。
  • 商声:古代五音之一,代表秋季。
  • 五音:古代音乐中的五个基本音,即宫、商、角、徵、羽。
  • 水中龙:比喻笛声高亢,如龙在水中腾跃。
  • 行云绝:形容笛声高远,能使云停止流动。
  •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名胜古迹。
  • 秋江月:秋夜江上的月亮,这里指笛声与秋夜的景色相得益彰。

翻译

武昌有位老人,年过七十,手中拿着庾信的问候信。他自称年轻时学习吹笛,曾受到曹植的赞赏和激励。往年驻守边疆到了蕲州,楚地的山中,秋风中笛声悠扬。当时为了买到好的笛材,不惜卖掉了身上的乌貂裘。古老的苔藓覆盖着老竹节,石头上孤独生长的竹子饱经风雪。商声的五音随着手指发出,笛声如水中龙腾,使行云都为之停歇。曾经在黄鹤楼上吹奏,一声笛音占据了整个秋江月色。如今老了,说话都变得迟缓,音韵高低已听不清楚。力气虽已微弱,但心中仍有激情,时常在梦中吹奏一曲。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一位武昌老人的自述,展现了他对吹笛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诗中,老人的形象与笛声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的笛声曾如龙腾云绝,震撼人心,而今虽年老力衰,但心中的热情未减,仍能在梦中吹奏,表达了对艺术不变的追求和生命的坚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水中龙”、“行云绝”,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音乐的美感。整首诗既是对老人一生的回顾,也是对艺术与生命关系的深刻思考。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