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世事难料,我竟一下成为贬官,远谪长沙。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
黄鹤楼中传来阵阵《落梅花》的笛声,声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
注释
郎中:官名,为朝廷各部所属的高级部员。
钦:当是史郎中名。一作「饮」。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本谓史钦,其生平不详。
黄鹤楼:古迹在今湖北武汉,今已在其址重建。
迁客:被贬谪之人。
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长江、汉水滨,故称江城。
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序
此诗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两句点题,写在黄鹤楼上听吹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赏析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对此调的题解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诗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读者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首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迁客:指被贬谪的人。迁,贬谪,降职。
翻译
一旦成为被贬谪的人去往长沙,向西遥望长安却看不见自己的家。在黄鹤楼上听到有人吹玉笛,这江城的五月仿佛有梅花飘落。
赏析
这首诗写流放中的诗人在黄鹤楼中听笛,抒发了自己的被贬谪的愁绪和去国怀乡之情。前两句借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表达了被贬的愤懑与悲哀。后两句则从笛声中引出梅花飘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空凄凉的意境,将诗人的思乡愁绪进一步烘托出来。以虚幻的梅花飘落的景象暗示了现实的冷落与凄凉,构思巧妙,韵味无穷。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