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五首

祸患如棼丝,其来无端绪。马迁下蚕室,嵇康就囹圄。 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当彼戮辱时,奋飞无翅羽。 商山有黄绮,颍川有巢许。何不从之游?超然离网罟。 山林少羁鞅,世路多艰阻。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棼丝(fén sī):纷乱的丝线,比喻事情的复杂难解。
  • 马迁下蚕室:指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被汉武帝处以宫刑,关入蚕室。
  • 嵇康就囹圄(jí kāng jiù líng yǔ):嵇康因反对司马氏政权而被捕入狱。
  • 囹圄(líng yǔ):监狱。
  • 抱冤:心中怀有冤屈。
  • 形神沮(jǔ):精神和形体都显得沮丧。
  • 戮辱(lù rǔ):羞辱和杀害。
  • 奋飞无翅羽:比喻想要逃离困境却无能为力。
  • 黄绮(qǐ):指商山四皓中的黄石公和绮里季,他们隐居深山,不问世事。
  • 巢许:指巢父和许由,传说中的古代隐士。
  • 网罟(wǎng gǔ):捕鱼的网和捕鸟的罗,比喻世俗的束缚。
  • 羁鞅(jī yāng):束缚,羁绊。
  • 伐檀人:指《诗经·伐檀》中的劳动者,这里泛指普通人。

翻译

祸患如同纷乱的丝线,它们来时没有头绪。司马迁被关进蚕室受刑,嵇康被投入监狱。 他们怀抱着冤屈,志气受挫,精神和形体都显得沮丧。当他们遭受羞辱和杀害时,想要逃离却无能为力。 商山有黄石公和绮里季这样的隐士,颍川有巢父和许由这样的高人。为什么不跟随他们一起隐居?超脱世俗的束缚。 山林中少了世俗的羁绊,而人世间的道路却充满了艰难险阻。寄语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千万不要叹息自己的贫穷处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司马迁和嵇康遭遇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祸患无常的感慨。诗中,“祸患如棼丝”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祸患的突如其来和难以预料。白居易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遭遇,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苦难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最后,他劝慰普通人不要因为贫穷而叹息,体现了作者对普通民众的关怀和对世态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深刻内涵和人文关怀。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