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八日酬皇甫十见赠

君方对酒缀诗章,我正持斋坐道场。 处处追游虽不去,时时吟咏亦无妨。 霜蓬旧鬓三分白,露菊新花一半黄。 惆怅东篱不同醉,陶家明日是重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uì):连结,这里指创作。
  • 持斋 (chí zhāi):遵守斋戒,指不吃荤腥,进行宗教修行。
  • 道场 (dào chǎng):佛教或道教中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 霜蓬 (shuāng péng):比喻白发,因霜打蓬草而变白。
  • 露菊 (lù jú):指菊花,因菊花常在露水中开放。
  • 东篱 (dōng lí):东边的篱笆,这里指陶渊明的家,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诗句。
  • 陶家 (táo jiā):指陶渊明的家。
  • 重阳 (chóng yáng):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等习俗。

翻译

你正对着酒杯创作诗篇,而我则正遵守斋戒坐在道场中。 虽然我不能四处游玩,但偶尔吟咏诗句也无伤大雅。 我的白发如同霜打的蓬草,已有三分白,而新开的菊花则半数呈现黄色。 我感到惆怅,因为无法与你一同在东篱下醉饮,而陶渊明的家明日便是重阳节。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重阳节前夕写给友人皇甫十的回赠诗。诗中,白居易以自己持斋坐道场与友人对酒缀诗章形成对比,表达了自己虽不能同游,但仍能通过吟咏保持心境的平和。诗中的“霜蓬旧鬓三分白,露菊新花一半黄”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比喻自己的老态和菊花的盛开,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命的循环。结尾的“惆怅东篱不同醉,陶家明日是重阳”则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节日氛围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节日的尊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