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
我与二三子,策名在京师。
官小无职事,闲于为客时。
沈沈道观中,心赏期在兹。
到门车马回,入院巾杖随。
清和四月初,树木正华滋。
风清新叶影,鸟恋残花枝。
向夕天又晴,东南馀霞披。
置酒西廊下,待月杯行迟。
须臾金魄生,若与吾徒期。
光华一照耀,殿角相参差。
终夜清景前,笑歌不知疲。
长安名利地,此兴几人知。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策名:报名参加科举考试。
- 京师:指首都长安。
- 官小无职事:官位低微,没有实际职责。
- 沈沈:深沉,这里指道观幽深。
- 心赏:心中欣赏。
- 华滋:茂盛。
- 金魄:指月亮。
- 光华:光辉。
- 殿角:宫殿的屋角。
- 参差:不齐的样子。
- 清景:清新的景色。
- 笑歌:欢笑歌唱。
- 长安:唐朝的首都,今西安。
- 名利地:指追求名利的场所。
翻译
我和几位朋友,在京城报名参加科举。虽然官位低微,没有实际职责,但闲暇时却像客人一样自在。我们来到幽深的道观中,心中期待在这里欣赏美景。到达门口时,车马已经返回,我们带着手杖进入院内。清和的四月初,树木茂盛。微风轻拂着新叶,鸟儿依恋着残花。傍晚时分,天空又放晴,东南方有晚霞。我们在西廊下设酒,等待月亮的升起,酒杯慢慢传递。不久,月亮升起,仿佛与我们相约。它的光辉照耀着,宫殿的屋角显得参差不齐。整夜在清新的景色前,我们欢笑歌唱,不觉疲倦。长安,这个追求名利的场所,这种兴致又有几人能理解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与朋友们在京城长安的一次闲适游赏。诗中,白居易以轻松的笔触描述了他们在道观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风清新叶影,鸟恋残花枝”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四月初春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腻的观察和深切的感受。结尾的“长安名利地,此兴几人知”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以及对这种纯粹乐趣的珍视。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平易近人和深情厚意。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