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

窗白星汉曙,窗暖灯火馀。 坐卷朱里幕,看封紫泥书。 窅窅钟漏尽,曈曈霞景初。 楼台红照曜,松竹青扶疏。 君爱此时好,回头特谓余。 不知上清界,晓景复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星汉:银河。
  • :天刚亮。
  • 朱里幕:红色的窗帘。
  • 紫泥书:用紫泥封缄的书信,古代帝王诏书用紫泥封口,故称。
  • 窅窅(yǎo yǎo):形容深远。
  • 钟漏尽:指夜晚结束,天将亮。
  • 曈曈(tóng tóng):形容日初出渐明的样子。
  • 霞景:朝霞。
  • 扶疏:枝叶茂盛分披的样子。
  • 上清界:道教中指仙境。

翻译

窗外渐渐泛白,银河在天边隐约可见,天色将明;窗内灯火依旧温暖,余光未熄。我坐在这里卷起红色的窗帘,看着封好的紫泥书信。深远的钟声和漏声渐渐停止,表示夜晚的结束;初升的太阳渐渐明亮,朝霞初现。楼台在朝霞的映照下显得红彤彤的,松树和竹子在晨光中显得青翠而茂盛。你(钱员外)喜爱这清晨的美好时光,回头特别对我说。不知道在那仙境之上,清晨的景色又会是怎样的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通过窗内外的对比,展现了从夜晚到黎明的过渡。诗中“窗白星汉曙,窗暖灯火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后文通过对钟声、漏声、朝霞、楼台和松竹的描写,进一步以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来渲染清晨的宁静与美好。结尾的“不知上清界,晓景复何如”则带有哲理意味,引发读者对于仙境与现实之间差异的遐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清晨美景的欣赏以及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