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诗八首

有木秋不凋,青青在江北。 谓为洞庭橘,美人自移植。 上受顾盼恩,下勤浇溉力。 实成乃是枳,臭苦不堪食。 物有似是者,真伪何由识。 美人默无言,对之长叹息。 中含害物意,外矫凌霜色。 仍向枝叶间,潜生刺如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洞庭橘:一种产于洞庭湖地区的橘树,果实甜美。
  • (zhǐ):一种植物,果实酸苦,不可食用。
  • 顾盼:关心和照顾。
  • 浇溉:浇水灌溉。
  • 臭苦:味道难闻且苦涩。
  • 害物意:隐藏的害人之意。
  • 外矫:外表伪装。
  • 凌霜色:耐寒的外观。
  • 潜生:暗中生长。
  • :刺。

翻译

有一种树木在秋天不会凋谢,它的青翠生长在江北。人们称它为洞庭橘,美人亲自将它移植过来。它受到上天的眷顾和恩宠,下面则辛勤地浇水灌溉。然而,当果实成熟时,它却变成了枳,味道苦涩且难以下咽。有些事物看似如此,但真伪又如何辨别呢?美人默默无言,对着它长长地叹息。它内心含有害人的意图,外表却伪装成耐寒的模样。它仍在枝叶之间,暗中生长出如刺般的棘。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种外表美丽却内在有害的植物,隐喻了人世间的虚伪和欺诈。诗中的“洞庭橘”被移植后变成了“枳”,象征着外表的美好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恶意。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真伪难辨的世态的感慨,以及对那些外表光鲜、内心险恶之人的警醒。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具体的植物形象,传达了深刻的道德寓意。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