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羞诗三首
天子丙戌年,淮右民多饥。
就中颍之汭,转徙何累累。
夫妇相顾亡,弃却抱中儿。
兄弟各自散,出门如大痴。
一金易芦卜,一缣换凫茈。
荒村墓鸟树,空屋野花篱。
儿童齧草根,倚桑空羸羸。
斑白死路傍,枕土皆离离。
方知圣人教,于民良在斯。
厉能去人爱,荒能夺人慈。
如何司牧者,有术皆在兹。
粤吾何为人,数亩清溪湄。
一写落第文,一家欢复嬉。
朝食有麦饘,晨起有布衣。
一身既饱暖,一家无怨咨。
家虽有畎亩,手不秉镃基。
岁虽有札瘥,庖不废晨炊。
何道以致是,我有明公知。
食之以侯食,衣之以侯衣。
归时恤金帛,使我奉庭闱。
抚己愧颍民,奚不进德为。
因兹感知己,尽日空涕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丙戌年:指特定的年份,丙戌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
- 淮右:指淮河以西的地区。
- 颍之汭:颍水的支流。
- 累累:形容众多,连续不断。
- 芦卜:即萝卜,一种蔬菜。
- 缣:细密的绢。
- 凫茈:即荸荠,一种水生植物。
- 齧(niè):咬,啃。
- 羸羸:形容瘦弱。
- 斑白:指头发花白,年老。
- 枕土:指埋葬。
- 离离:形容稀疏,分散。
- 司牧者:指地方官吏。
- 粤:古文中指广东一带。
- 饘(zhān):稠粥。
- 镃基:农具,锄头。
- 札瘥:指瘟疫。
- 庖:厨房,这里指做饭。
- 涕洟:眼泪和鼻涕,形容悲伤。
翻译
在唐代的丙戌年,淮河以西的百姓遭受了严重的饥荒。特别是颍水支流附近的地区,人们纷纷逃离,景象凄凉。夫妻不顾孩子,抛弃了怀中的婴儿;兄弟们各自分散,离家出走,如同失去理智。一金可以换取萝卜,一缣可以换取荸荠。荒凉的村庄里,墓地旁鸟儿栖息的树木,空无一人的房屋和野花围绕的篱笆。孩子们啃食草根,依靠桑树显得瘦弱无力。头发花白的老人死在路边,他们的坟墓稀疏分散。这才知道圣人的教诲,对于民众来说是多么重要。严厉可以去除人的爱,荒凉可以夺走人的慈。如何管理地方的官员,他们的职责都在这里。我作为一个人,只有数亩地在清澈的溪流旁。一旦落第,一家人便欢聚嬉戏。早餐有麦粥,早晨起床有布衣可穿。一个人既饱暖,一家人便无怨言。家里虽有田地,手却不持锄头。虽然每年都有瘟疫,但厨房从不停止早晨的炊烟。如何达到这样的生活,我有明智的公知。以侯爵的食物为食,以侯爵的衣服为衣。归来时带回金银财宝,使我能够奉养父母。抚心自问,愧对颍水的百姓,怎能不努力提升自己的德行。因此感受到知己的重要性,整天空流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丙戌年间淮河以西地区因饥荒而导致的悲惨景象,通过对比贫富差距,反映了社会的残酷和不公。诗中,皮日休不仅表达了对民众苦难的同情,也对自己相对安逸的生活感到愧疚,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诗的结尾,他感慨知己难寻,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皮日休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皮日休
唐襄阳人,字逸少,后改袭美,早年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等。懿宗咸通八年擢进士第。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交游唱和,人称皮陆。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五年,黄巢军下江浙,日休为巢所得,任为翰林学士。巢败,日休下落不明,或云为朝廷所杀,或云为巢所杀,或云至吴越依钱镠,或云流寓宿州。有《皮子文薮》、《松陵集》。
► 410篇诗文
皮日休的其他作品
- 《 茶中杂咏 其三 茶笋 》 —— [ 唐 ] 皮日休
- 《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 其十三 药鱼 》 —— [ 唐 ] 皮日休
- 《 二游诗徐诗 》 —— [ 唐 ] 皮日休
- 《 寄滑州李副使员外 》 —— [ 唐 ] 皮日休
- 《 酒中十咏 其九 酒城 》 —— [ 唐 ] 皮日休
- 《 茶中杂咏 其二 茶人 》 —— [ 唐 ] 皮日休
- 《 华山李鍊师所居 》 —— [ 唐 ] 皮日休
- 《 病中有人惠海蟹转寄鲁望 》 —— [ 唐 ] 皮日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