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门涧

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 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 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 云覆莓苔封,苍然无处觅。 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 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 独有秋涧声,潺湲空旦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ēn):一种灌木,这里指杂草。
  • 清辉:清澈明亮的光辉。
  • 慧远:东晋时期的高僧,曾在此地修行。
  • 莓苔 (méi tái):青苔。
  • 崩剥:剥落,损坏。
  • 潺湲 (chán yuán):水流声。

翻译

石门这里已没有旧时的路径,我拨开杂草寻找遗留的痕迹。 恰逢山水的秋天,清澈明亮的光辉依旧如古时。 常听说慧远大师等人,曾在这岩壁上题诗。 云雾覆盖着青苔,苍茫中无处寻觅。 稀疏的野生竹子,剥落损坏多年的石头。 自从东晋以后,再也没有人来此游历。 唯有秋天的涧水声,从早到晚潺潺流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秋日探访石门涧的情景。诗中,“石门无旧径”一句即表明了时间的变迁与人事的更迭,而“披榛访遗迹”则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追寻与缅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清辉如古昔”、“云覆莓苔封”,诗人传达出对古迹的敬仰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独有秋涧声,潺湲空旦夕”则以动衬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古迹的深情与留恋,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