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光:风景,景色。
- 烟火:指清明节时人们烧纸钱等祭品的烟火。
- 歌哭悲欢:指城市中人们的各种情感表达,包括歌唱、哭泣、悲伤和欢乐。
- 东洛水:指洛阳东边的洛河,这里代指洛阳。
- 北邙山:位于洛阳北边,是古代著名的墓地。
- 中桥:指洛阳城中的桥梁。
- 车马长无已:车马络绎不绝。
- 下渡:指渡口。
- 舟航:船只。
- 冢墓累累:形容坟墓众多。
- 扰扰:纷乱的样子。
- 辽东怅望:指向辽东方向望去,感到惆怅。
- 鹤飞还:传说中的仙鹤,象征长寿和仙境,这里指韩道士。
翻译
清明日的风景与烟火交织,城市中充满了歌哭悲欢的声音。 为何不随着东洛河的水流去,哪家又有人葬在了北邙山? 城中的桥梁上车马络绎不绝,渡口上的船只也忙碌不停。 坟墓众多,人们纷乱扰攘,我向辽东方向望去,惆怅地看到仙鹤飞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洛阳城的景象,通过对清明日风光、城市情感、交通繁忙以及墓地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死、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一句,巧妙地将洛阳的地理特色与人生哲理结合,抒发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思。结尾的“辽东怅望鹤飞还”则寄托了对仙境和长寿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韩道士的敬仰和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深沉与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