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

白发知时节,闇与我有期。 今朝日阳裹,梳落数茎丝。 家人不惯见,悯默为我悲。 我云何足怪,此意尔不知。 凡人年三十,外壮中已衰。 但思寝食味,已减二十时。 况我今四十,本来形貌羸。 书魔昏两眼,酒病沈四肢。 亲爱日零落,在者仍别离。 身心久如此,白发生已迟。 由来生老死,三病长相随。 除却念无生,人间无药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àn):暗中,不知不觉中。
  • 日阳裹:阳光下。
  • 梳落:梳头时掉落。
  • 悯默:默默地同情。
  • (léi):瘦弱。
  • 书魔:指过度读书导致的视力模糊。
  • 酒病:因饮酒过度而导致的身体不适。
  • :沉,此处指沉重。
  • 无生: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翻译

白发似乎知道时节,不知不觉中与我有了约定。今天在阳光下,梳头时掉落了几根白发。家人不习惯见到,默默地同情我。我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你不知道这种感觉。普通人到了三十岁,外表虽壮实,内心已开始衰老。只是思考睡眠和饮食的味道,已经不如二十岁时。何况我现在四十岁,本来就身体瘦弱。过度读书让眼睛昏花,饮酒过度让四肢沉重。亲近的人日渐减少,剩下的也多是离别。身心久已如此,白发出现已算晚。生老病死,这三种病痛总是伴随。除了追求超越生死的境界,人间没有药物可以治愈。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自己中年以后身体和心理状态的深刻反思。诗中,白居易以白发为引子,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衰老的无奈与感慨。他通过对比自己三十岁和四十岁的状态,揭示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衰老过程。诗的最后,白居易提出了对生死的哲学思考,认为只有追求超越生死的境界,才能找到心灵的慰藉。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深刻的洞察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