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日夜闻蝉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荷香:荷花的香气。
  • 清露:清晨的露水。
  • :落下。
  • 柳动:柳树随风摇动。
  • 好风:和煦的风。
  • 微月:指初三的月亮,因为月相较小,故称微月。
  • 新蝉:初夏新出现的蝉。
  • 第一声:指新蝉的第一次鸣叫。
  • 乍闻:突然听到。
  • 愁北客:指诗人自己,因诗人当时在北方,故自称北客。
  • 静听:静静地听。
  • 忆东京:回忆在东京(今河南开封)的时光。
  • 竹林宅:指诗人在东京的住所,周围有竹林。
  • 别来:离别以来。
  • 池上月:池塘上的月光。
  • 谁拨小船行:谁在划着小船行走。

翻译

荷花的香气伴随着清晨的露水落下,柳树随风摇动,和煦的风吹拂。 这是初三的夜晚,我听到了新蝉的第一声鸣叫。 突然听到这声音,让我这个北方的客人感到忧愁,静静地听着,回忆起在东京的时光。 我在那里有一座周围是竹林的宅子,离别以来,蝉声再次响起。 不知道池塘上的月光下,是谁在划着小船行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夜晚的景象,通过荷香、清露、柳动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诗中“新蝉第一声”不仅标志着季节的转换,也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在听到蝉声后,由北方的现实生活联想到东京的往事,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结尾的“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则增添了一丝神秘和遐想,使诗歌意境更加深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