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女

养蚕先养桑,蚕老人亦衰。 苟无园中叶,安得机上丝。 妾家非豪门,官赋日相追。 鸣梭夜达晓,犹恐不及时。 但忧蚕与桑,敢问结发期。 东邻女新嫁,照镜弄蛾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如果。
  • 安得:怎么能得到。
  • 机上丝:指织布用的丝线。
  • 官赋:官府征收的赋税。
  • 鸣梭:织布时梭子发出的声音。
  • 达晓:直到天亮。
  • 结发期:指结婚的年龄。
  • 弄蛾眉:化妆打扮,蛾眉指女子的细长眉毛。

翻译

养蚕首先要养桑树,蚕老了人也会随之衰老。 如果园中没有叶子,怎么能得到织布用的丝线呢? 我家并非豪门大户,官府的赋税却每日追逼。 织布声从夜晚响到天亮,还担心不能及时完成。 只担心蚕和桑树,哪里敢问何时能结婚。 东边的邻居女子刚刚出嫁,对着镜子打扮自己的细长眉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勤劳的养蚕女子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诗中,“养蚕先养桑,蚕老人亦衰”反映了养蚕人的艰辛和岁月的无情。通过对比“妾家非豪门”与“官赋日相追”,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生活的压力。最后两句“东邻女新嫁,照镜弄蛾眉”则巧妙地以邻家女子的幸福生活作为对比,突出了主人公的无奈和期盼。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普通百姓的生活面貌和心理状态。

司马扎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扎,一作礼。侨居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宣宗大中(公元847年-公元858年)时人,与储嗣宗同时。应举不第,终生落拓,奔走四方,备极艰辛。事迹散见其诗与《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其诗颇能体察民生疾苦,有讽谕之旨。诗风古朴,无晚唐浮艳习气,实为当时之佼佼者。其《宫怨》一诗,颇为周容所称赏,谓“较蕴藉,不碍大雅”(《春酒堂诗话》)。许学夷亦评其诗“间有远韵,亦能成篇”(《诗源辨体》卷三一)。辛文房则谓其与王周等人“皆气卑格下”(《唐才子传》卷一〇)。《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司马先辈集》一卷,今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 37篇诗文

司马扎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