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

何处感时节,新蝉禁中闻。 宫槐有秋意,风夕花纷纷。 寄迹鸳鹭行,归心鸥鹤群。 唯有王居士,知予忆白云。 何日仙游寺,潭前秋见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翰林院:唐代官署名,负责起草诏书及文学侍从之事。
  • 王质夫:白居易的朋友,名质,字质夫。
  • 新蝉:初秋的蝉。
  • 禁中:皇宫中。
  • 宫槐:宫中的槐树。
  • 鸳鹭行:比喻官员的行列,像鸳鸯和鹭鸶一样有序。
  • 鸥鹤群:比喻隐逸的生活,像鸥鸟和鹤一样自由。
  • 王居士:指王质夫,居士是对有才学而不出仕的人的尊称。
  • 白云:比喻隐逸的生活或思念之情。
  • 仙游寺:寺名,具体位置不详。
  • 潭前:寺前可能有水潭。

翻译

在何处能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在皇宫中听到了初秋的蝉鸣。 宫中的槐树透露出秋意,晚风中花瓣纷纷飘落。 我身在官员的行列中,心却向往着隐逸的生活。 只有王居士知道我心中怀念着白云般的自由。 不知何时能在仙游寺前的水潭边,在秋天与你相见。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翰林院任职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友人王质夫的思念。诗中,“新蝉禁中闻”一句,既点明了时节,又透露出诗人身处皇宫的孤寂。后文通过对“宫槐”、“风夕花纷纷”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秋意和诗人的心境。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与王质夫相见的期待,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清新自然风格。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