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饶州江浦夜泊

明月满深浦,愁人卧孤舟。 烦冤寝不得,夏夜长于秋。 苦乏衣食资,远为江海游。 光阴坐迟暮,乡国行阻修。 身病向鄱阳,家贫寄徐州。 前事与后事,岂堪心并忧。 忧来起长望,但见江水流。 云树霭苍苍,烟波澹悠悠。 故园迷处所,一念堪白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烦冤:烦恼冤屈。
  • 寝不得:无法入睡。
  • 苦乏:极度缺乏。
  • 衣食资:生活必需品。
  • 迟暮:晚年。
  • 乡国行阻修:回乡的路途遥远且困难。
  • 身病向鄱阳:身体不适,前往鄱阳。
  • 家贫寄徐州:家境贫寒,家人寄居在徐州。
  • 岂堪心并忧:怎能承受心中的重重忧虑。
  • 云树霭苍苍:云雾缭绕的树木显得苍茫。
  • 烟波澹悠悠:烟雾笼罩的水面平静而深远。
  • 故园迷处所:故乡的位置已模糊不清。
  • 一念堪白头:一想到这些就足以让人愁得头发变白。

翻译

明月照亮了深邃的浦口,愁苦的人躺在孤独的小舟上。 烦恼和冤屈使我无法入睡,夏夜比秋天还要漫长。 我极度缺乏生活必需品,远行在江海之间。 光阴流逝,我已步入晚年,回乡的路途遥远且困难。 身体不适,我前往鄱阳,家境贫寒,家人寄居在徐州。 过去和未来的事情,怎能承受心中的重重忧虑。 忧虑使我起身远望,只见江水不停地流。 云雾缭绕的树木显得苍茫,烟雾笼罩的水面平静而深远。 故乡的位置已模糊不清,一想到这些就足以让人愁得头发变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在江浦夜泊时的孤独与忧愁。诗中,“明月”、“孤舟”、“夏夜”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通过对“烦冤”、“苦乏”、“迟暮”等词语的运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诗的结尾,“故园迷处所,一念堪白头”更是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内心的极度忧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白居易晚年的心境。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