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楚王疑忠臣,江南放屈平。
晋朝轻高士,林下弃刘伶。
一人常独醉,一人常独醒。
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欢情。
欢情信独善,苦志竟何成。
兀傲瓮间卧,憔悴泽畔行。
彼忧而此乐,道理甚分明。
愿君且饮酒,勿思身后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楚王疑忠臣:楚王怀疑忠心的臣子。
- 屈平:即屈原,楚国忠臣,被楚王流放到江南。
- 晋朝轻高士:晋朝时期,社会轻视高尚的士人。
- 刘伶:晋代名士,以嗜酒闻名,常被弃于林下。
- 兀傲:高傲不羁的样子。
- 瓮间卧:指醉酒后随意躺卧。
- 憔悴泽畔行:形容屈原被放逐后的憔悴模样。
- 彼忧而此乐:指屈原忧国忧民,而刘伶则以酒为乐。
翻译
楚王怀疑忠心的臣子,将屈原流放到江南。晋朝时期,社会轻视高尚的士人,林下弃置了刘伶。一个人常常独自醉倒,另一个人则常常清醒。清醒的人多怀苦闷的志向,而醉倒的人则多有欢乐的情感。欢乐的情感确实独善其身,但苦闷的志向最终又成就了什么呢?一个人高傲不羁地在瓮间躺卧,另一个人则在泽畔憔悴地行走。他们一个忧愁,一个快乐,这其中的道理非常明显。愿你还是饮酒吧,不要去思考身后的名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屈原和刘伶的不同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屈原忠心耿耿却遭流放,刘伶放浪形骸却得自在,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诗中“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欢情”一句,深刻揭示了清醒与醉态下人生的不同感受。最后,作者劝人饮酒忘忧,不要过分追求身后之名,体现了对现实的超然态度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