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夜眠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拼音

所属合集

#雨

译文

有点凉的深秋之夜,又一个老头悠闲自在。吹灯后迟迟才躺下睡觉,秋雨声中渐渐入眠。火盆的火已经灭了,加点火,烤烤被子。早上天晴了有些寒冷不想起,看看窗外树叶霜打成红的了。

注释

三秋: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安闲:安宁清闲,安宁自在的样子。 宿(xiǔ):夜。 瓶:烤火用的烘瓶。 晓:拂晓,天刚亮的时候。 阶:台阶。

此诗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前半部分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后半部分进一步描绘老翁睡醒之后的情况。全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赏析

「秋雨夜眠」是古人写得腻熟的题材。白居易却能开拓意境,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未见风雨,尚且如此凉冷,加上秋风秋雨的袭击,自然使诗人更感到寒气逼人。运用这种衬叠手法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增强诗的感染力。次句点明人物。「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卧迟」写出老翁的特性。老年人瞌睡少,宁可闲坐闭目养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间睡不着,老翁若不是「卧迟」,恐亦难于雨声中「睡美」。以「灯灭后」三字说明「卧迟」时间,耐人玩味。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虚,具有闲淡的情怀。 以上两联是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诗的下半则从老翁睡醒之后情况作进一步描绘。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老翁的「睡美」。才三秋之夜已经要烤火,突出老翁的怕冷。夜已经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与首句遥相呼应,写气候对花木和老翁的影响。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这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从树木移情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然而「老翁」却「晓晴寒未起」,对它漫不经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静淡泊。全诗紧紧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征,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