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
剪削乾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
近来吹者谁得名,关璀老死李衮生。
衮今又老谁其嗣,薛氏乐童年十二。
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
润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发声。
山头江底何悄悄,猿声不喘鱼龙听。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
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
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
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
下声乍坠石沈重,高声忽举云飘萧。
明旦公堂陈宴席,主人命乐娱宾客。
碎丝细竹徒纷纷,宫调一声雄出群。
众音覼缕不落道,有如部伍随将军。
嗟尔阳陶方稚齿,下手发声已如此。
若教头白吹不休,但恐声名压关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觱栗(bì lì):古代一种吹奏乐器,类似于笛子。
- 九孔:指觱栗上的九个音孔。
- 五音:古代音乐中的五个基本音,即宫、商、角、徵、羽。
- 关璀:唐代著名音乐家。
- 李衮:唐代音乐家,关璀的弟子。
- 薛氏乐童:指薛阳陶,诗中的主角,一个十二岁的音乐天才。
- 含嚼:指吹奏乐器时的气息控制。
- 润州:今江苏镇江。
- 翕然(xī rán):形容声音突然响起。
- 诎然(qū rán):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 轹轹辚辚(lì lì lín lín):形容声音连续不断。
- 覼缕(luó lǚ):形容声音细密连绵。
- 稚齿:指年幼。
翻译
剪下干燥的芦苇,插入寒冷的竹管,这觱栗有九个孔,能发出完整的五音。 近来吹奏者谁能出名?关璀已老死,李衮还活着。 李衮现在也老了,谁来继承他的技艺?薛氏的乐童,年仅十二岁。 在指点的瞬间学会吹奏,含气之间天赋异禀。 润州城高,霜月明亮,吟唱霜月,准备发声。 山头江底多么静悄悄,猿声不响,鱼龙在听。 声音突然响起,仿佛管子要裂开,声音突然停止,仿佛刀切一般。 有时声音柔软无骨,有时声音顿挫有棱角。 急促的声音圆转不断,连续如珠子贯穿。 缓慢的声音展开如长条,直直如笔描绘。 低沉的声音如坠石,高亢的声音如云飘。 明天早晨,公堂上摆设宴席,主人命令乐师娱乐宾客。 细碎的丝竹声纷纷响起,一声宫调雄壮出众。 众音细密连绵,不偏离正道,如同部伍跟随将军。 哎,你这薛阳陶,年幼如此,已能如此发声。 若让你长大,吹奏不休,恐怕你的声名将超越关璀和李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音乐天才薛阳陶吹奏觱栗的情景,通过丰富的音乐描写,展现了薛阳陶的音乐才华和吹奏技巧。诗中,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比喻,如将薛阳陶与已故的音乐家关璀和仍在世的李衮相比较,突出了薛阳陶的非凡天赋。同时,通过对觱栗声音的细腻描绘,传达了音乐的美感和力量,以及薛阳陶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薛阳陶的音乐才能,也反映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和音乐人才的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