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梦得冬日晨兴

漏传初五点,鸡报第三声。 帐下从容起,窗间昽昒明。 照书灯未灭,煖酒火重生。 理曲弦歌动,先闻唱渭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昽昒(lóng hū):形容天色微明,朦胧不清的样子。
  • 煖酒(nuǎn jiǔ):温热的酒。
  • 理曲:调整琴弦,准备弹奏。
  • 渭城: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这里代指送别的曲子。

翻译

清晨,宫中的漏声传来第五响,鸡鸣第三声。 我从容地从帐中起身,窗外的天色朦胧微明。 照亮书桌的灯还未熄灭,温酒的火又重新点燃。 调整琴弦,歌声和乐声响起,首先听到的便是那首《渭城》的旋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冬日清晨的宁静与温馨。通过“漏传初五点,鸡报第三声”精准地捕捉了清晨的时辰,展现了诗人的早起习惯。诗中“帐下从容起,窗间昽昒明”传达了一种平和从容的生活态度,而“照书灯未灭,煖酒火重生”则增添了一丝温暖和生活的情趣。结尾的“理曲弦歌动,先闻唱渭城”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化生活,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