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二首
日出起盥栉,振衣入道场。
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
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粱。
精粗随所有,亦足饱充肠。
日午脱巾簪,燕息窗下床。
清风飒然至,卧可致羲皇。
日西引杖屦,散步游林塘。
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
日入多不食,有时唯命觞。
何以送闲夜,一曲秋霓裳。
一日分五时,作息率有常。
自喜老后健,不嫌闲中忙。
是非一以贯,身世交相忘。
若问此何许,此是无何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盥栉 (guàn zhì):洗脸和梳头。
- 振衣 (zhèn yī):整理衣服。
- 道场 (dào chǎng):修行佛法的地方。
- 膏粱 (gāo liáng):精美的食物。
- 巾簪 (jīn zān):头巾和发簪,指代头饰。
- 羲皇 (xī huáng):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这里指代高贵的休息状态。
- 杖屦 (zhàng jù):手杖和鞋子。
- 霓裳 (ní cháng):华丽的衣服,这里指代美妙的音乐或舞蹈。
翻译
日出时分起床洗脸梳头,整理衣服进入修行的地方。 安静地没有其他杂念,只是对着一炉香沉思。 太阳高挂才开始用餐,吃的也不是什么精美的食物。 有什么就吃什么,也足够填饱肚子。 中午时分摘下头饰,在窗下的床上休息。 清风突然吹来,躺着也能感受到高贵的休息。 太阳西下时拿起手杖和鞋子,散步在林间池塘边。 有时喝一杯茶,有时吟一首诗。 太阳落山后多半不再进食,有时只是随意喝一杯酒。 如何度过闲暇的夜晚,一曲《秋霓裳》就足够。 一天分为五个时段,作息规律有序。 自喜老年后身体依然健壮,不嫌闲暇中的忙碌。 是非一以贯之,身世交相忘却。 若问这是何处,这是无何之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日常生活的宁静与自足。通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节奏,诗人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诗中“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而“一日分五时,作息率有常”则体现了诗人生活的规律与自律。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晚年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体现了“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