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欠:缺少。
- 物故:指物品的损坏或失去,这里比喻生命的衰老或逝去。
- 争教:怎能使得。
- 拱木:指墓上的树木,比喻死亡。
- 婢仆:仆人。
- 曾孙:孙子的儿子。
- 腰金:腰带上的金饰,这里指腰带。
- 鬓雪:鬓发如雪,形容年老。
- 空门:佛教,这里指出家修行。
翻译
七十岁还差四年,这一生又有什么值得多说的呢? 每当因为物品的损坏而感到悲伤时,还是会庆幸自己还活着。 怎样才能让头发永远黑亮,怎能使得眼睛不昏花呢? 与朋友的交往最终都像墓上的树木一样终结,仆人们见到了我的曾孙。 瘦弱的感觉让腰带显得沉重,衰老让我怜惜自己如雪的鬓发。 面对老病,我该如何处理,只能将一切交给佛教的修行。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衰老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七十欠四岁”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年龄,而“此生那足论”则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淡然态度。通过对比“悲物故”与“喜身存”,诗人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后文中的“头长黑”、“眼不昏”等愿望,以及“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最后,诗人将老病交托给“空门”,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和对生命终结的接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