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三首
三十为近臣,腰间鸣佩玉。
四十为野夫,田中学锄谷。
何言十年内,变化如此速。
此理固是常,穷通相倚伏。
为鱼有深水,为鸟有高木。
何必守一方,窘然自牵束。
化吾足为马,吾因以行陆。
化吾手为弹,吾因以求肉。
形骸为异物,委顺心犹足。
幸得且归农,安知不为福。
况吾行欲老,瞥若风前烛。
孰能俄顷间,将心系荣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近臣:指在朝廷中任职的高官。
- 野夫:指乡野的农夫。
- 锄谷:用锄头耕作,种植谷物。
- 穷通:指人生的困顿与通达。
- 倚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 窘然:感到困窘或受限制的样子。
- 委顺:顺从,顺应自然。
- 形骸:身体,肉体。
- 异物:非人类的其他生物。
- 瞥若:一瞬间,形容时间极短。
- 风前烛:比喻生命短暂,随时可能熄灭。
- 俄顷:极短的时间。
- 荣辱:荣耀与耻辱,指人生的得失。
翻译
三十岁时,我身为朝廷的高官,腰间佩戴着响亮的玉佩。 四十岁时,我成了乡野的农夫,在田间学习耕作种植谷物。 为何在短短十年内,我的生活变化如此迅速? 这样的变化本是常理,人生的困顿与通达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就像鱼儿有深水,鸟儿有高树, 为何非要固守一处,让自己感到困窘和束缚呢? 如果我的脚能变成马,我就可以在陆地上自由行走; 如果我的手能变成弹弓,我就可以猎取食物。 即使我的身体变成了其他生物,只要我顺应自然,内心依然满足。 幸运的是,我能够回归农田,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福气呢? 何况我已步入老年,生命如同风前的烛火,转瞬即逝。 谁能在一瞬间,将心思系于荣辱得失之上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他通过对比自己从朝廷高官到乡野农夫的身份转变,揭示了人生无常和顺应自然的哲理。诗中,“为鱼有深水,为鸟有高木”寓意着人应该顺应环境,不应固守一处。白居易认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心怀顺应和满足,便能找到生活的幸福。诗的最后,他以自己即将老去的生命比喻为“风前烛”,强调了珍惜当下、不纠结于荣辱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