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毡帐二十韵

合聚千羊毳,施张百子弮。 骨盘边柳健,色染塞蓝鲜。 北制因戎创,南移逐虏迁。 汰风吹不动,禦雨湿弥坚。 有顶中央耸,无隅四向圆。 傍通门豁尔,内密气温然。 远别关山外,初安庭户前。 影孤明月夜,价重苦寒年。 软煖围毡毯,鎗摐束管弦。 最宜霜后地,偏称雪中天。 侧置低歌座,平铺小舞筵。 闲多揭帘入,醉便拥袍眠。 铁檠移灯背,银囊带火悬。 深藏晓兰焰,闇贮宿香烟。 兽炭休亲近,狐裘可弃捐。 砚温融冻墨,瓶煖变春泉。 蕙帐徒招隐,茅庵浪坐禅。 贫僧应叹羡,寒士定留连。 宾客于中接,儿孙向后传。 王家誇旧物,未及此青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毡帐:古代一种用青色毡布制成的帐篷。
  • (cuì):细羊毛。
  • (quān):弓弩。
  • 骨盘:帐篷的骨架。
  • 塞蓝:边塞的蓝色。
  • 汰风:强风。
  • 禦雨:防雨。
  • 无隅:无角落,指形状圆润。
  • 豁尔:开阔的样子。
  • 影孤:孤独的影子。
  • 价重:价值高。
  • 软煖:柔软温暖。
  • 鎗摐 (chēng chuāng):敲击乐器。
  • 侧置:侧放。
  • 平铺:平放。
  • 揭帘:掀起帘子。
  • 铁檠 (qíng):铁制的灯架。
  • 银囊:银制的灯笼。
  • 兽炭:兽形的炭。
  • 狐裘:狐皮大衣。
  • 砚温:砚台温暖。
  • 瓶煖:瓶子温暖。
  • 蕙帐:香草帐篷。
  • 茅庵:茅草屋。
  • 浪坐禅:随意坐禅。
  • 寒士:贫穷的读书人。
  • 留连:留恋不舍。
  • 王家:贵族家庭。

翻译

青毡帐,聚集了千羊的细毛,百子弮般施展张开。骨架如柳枝般坚韧,色彩染得边塞的蓝天般鲜艳。北方的样式因戎狄而创制,南移时随虏族迁徙。强风吹不动,雨水淋湿后更加坚固。顶部中央高耸,四周圆润无角。门旁通达开阔,内部密闭气温宜人。远别于关山之外,初置于庭户之前。明月夜下孤独的影子,寒冬时节价值倍增。柔软温暖地围着毡毯,敲击管弦乐声束紧。最适宜霜后之地,特别适合雪中天。侧放着低歌的座位,平铺着小舞的筵席。闲时多掀帘而入,醉时便拥袍而眠。铁制的灯架移至灯背,银制的灯笼带火悬挂。深藏晓兰的火焰,暗贮宿香之烟。兽形的炭火不宜亲近,狐皮大衣可弃捐。砚台温暖融冻墨,瓶子温暖变春泉。香草帐篷徒招隐士,茅草屋随意坐禅。贫僧应叹羡,寒士定留恋不舍。宾客在其中接待,儿孙向后传承。贵族家庭夸耀旧物,未及这青毡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青毡帐的坚固与美丽,以及它在不同环境和季节中的实用与价值。通过对比北方的戎狄风格与南方的虏族迁徙,诗人展现了青毡帐的适应性与多功能性。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对孤独、温暖、音乐、舞蹈等生活场景的描写,使得青毡帐不仅仅是一个物品,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载体。最后,通过对贫富对比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青毡帐的珍视与赞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留恋。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