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 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 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 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 上林草尽没,曲江水复结。 红乾杏花死,绿冻杨枝折。 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 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 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 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 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 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 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
拼音

注释

杨枝:一作「杨柳」。 物生:一作「物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 浩浩:广大无际貌。
  • 茫苍:迷茫的样子。
  • 凛冽:极为寒冷。
  • 上林:古宫苑名。
  • 夭阏(yāo è):遏制,阻止。

翻译

元和六年在卯年,这一年的春季二月。二月的最后一天是寒食节,天色阴沉夜晚下起了雪。雪连着夜晚又下了一整天,浩浩荡荡一直没有停歇。特别像飘落的鹅毛,又密如飘洒的玉屑。寒意消散春天变得迷茫,气候改变风也很凛冽。上林苑的草都被淹没了,曲江的水又重新凝结。红色干枯的杏花死去,绿色被冻的杨树枝折断。可怜万物的天性受到伤害,并非是惋惜芳华的断绝。上天有它的时令,四季平均地分别开来。寒冷和炎热如果反常,生物生长都会被遏制。我观察圣人的意图,鲁国的史书上有这样的说法。有的记载水不结冰,有的书写霜不会冻死(东西)。向上是对政治教化的警戒,向下是为了防范灾祸灾祸。这场雪如今是什么情况呢,确实很美却不是时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雪带来的景象和影响。诗中细致地描写了春雪的形态、持续时间以及对自然的影响,如草被淹没、水又凝结、花死枝折等。诗人在感慨春雪对万物伤害的同时,也联想到上天的时令和反常气候对生物的影响,以及从圣人之意引申出对时政和社会的思考。诗的语言生动且富有表现力,生动地营造出春雪的氛围和抒发了面对这一场不合时宜的春雪所引发的复杂情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