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荅

拣得琅玕截作筒,缄题章句写心胸。 随风每喜飞如鸟,渡水常忧化作龙。 粉节坚如太守信,霜筠冷称大夫容。 烦君赞咏心知愧,鱼目骊珠同一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琅玕(láng gān):美石,这里指竹子。
  • 缄题:封缄并题写。
  • 章句:诗文的章节和句子。
  • 心胸:内心世界。
  • 粉节:竹节上的白色粉末,比喻坚贞。
  • 霜筠(yún):指竹子,筠指竹子的青皮或竹子。
  • 大夫容:指高洁的品格。
  • 鱼目骊珠:比喻真假混杂,鱼目指普通的东西,骊珠指珍贵的宝珠。

翻译

挑选了美丽的竹子,截成筒状,用来封装并题写我的诗句,表达我的心声。 喜欢它随风飞舞,如同鸟儿一般自由,又担心它渡水时化作龙,失去原本的形态。 竹节上的粉末坚硬如太守的信誓旦旦,竹子的冷峻如同大夫的高洁容颜。 感谢你的赞美,我心中感到惭愧,因为我的诗与真正的珍宝同封一筒,真假难辨。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与微之(可能是指元稹)的唱和之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的自谦与对友人赞美的感激。诗中通过对竹筒贮诗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琅玕”、“粉节”、“霜筠”等意象,不仅描绘了竹子的美,也隐喻了诗人自己的品格和情感。末句的“鱼目骊珠”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自谦,以及对友人赞誉的谦逊接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