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舒著作重授省郎赴阙

三岁相依在洛都,游花宴月饱欢娱。 惜别笙歌多怨咽,愿留轩盖少踟蹰。 剑磨光彩依前出,鹏举风云逐后驱。 从此求闲应不得,更能重醉白家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岁:三年。
  • 洛都:指洛阳,唐代东都。
  • 游花宴月:指游玩赏花,宴饮赏月,形容生活奢华享乐。
  • 笙歌:指音乐和歌唱。
  • 怨咽:悲伤哽咽。
  • 轩盖:古代官员乘坐的车子,这里指舒著作的官车。
  • 踟蹰:犹豫不决。
  • 剑磨光彩:比喻人的才华或志气经过磨练更加显耀。
  • 鹏举: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 风云:比喻时势或机遇。
  • 逐后驱:追随其后。
  • 求闲:寻求闲暇。
  • 白家:指白居易自己的家。

翻译

三年来我们依偎在洛阳,享受着游玩赏花、宴饮赏月的欢乐时光。 如今离别时,笙歌中充满了悲伤哽咽,我愿你留下,少些犹豫。 你的才华如磨砺后的剑光再次闪耀,你的志向如鹏鸟乘风,紧随风云之后。 从此以后,你恐怕难以寻求闲暇,不知还能否再醉倒在我家。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送别好友舒著作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和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诗中,“三岁相依在洛都”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情,而“游花宴月饱欢娱”则回忆了他们在洛阳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后两句“剑磨光彩依前出,鹏举风云逐后驱”以剑光和鹏鸟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的才华和志向,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