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

头上渐无发,耳间新有毫。 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 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 饮食免藜藿,居处非蓬蒿。 何言家尚贫,银榼提绿醪。 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 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 默默心自问,于国有何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官秩:官职和俸禄。
  • 优饶:优待和丰厚。
  • :薪水。
  • 分曹:分派职务。
  • 藜藿:指粗劣的食物。
  • 蓬蒿:指简陋的住所。
  • 银榼(kē):银制的酒器。
  • 绿醪(láo):绿色的美酒。
  • 金章:金质的官印。
  • 紫袍:高官的服饰。
  • 贪饕(tāo):贪婪。

翻译

头上渐渐没有了头发,耳边新长出了细毛。 我的容貌随着日子一天天老去,但官职和俸禄却随着年岁增长, 得到了优待和更多的薪水,闲暇时还能分派职务。 饮食不再是粗劣的食物,居住的地方也不再是简陋的茅屋。 怎能说家境依然贫穷,我提着银制的酒器,里面装着绿色的美酒。 不要说我身份尚未显贵,金质的官印和紫色的官袍已经照耀着我。 确实应该知足,怎么还应该更加贪婪呢? 默默地在心中自问,我对国家有什么贡献呢?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诗中,他描述了自己虽然年老,但官职和待遇却不断上升,生活条件也大为改善。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提出了自我反省的问题,质疑自己是否真的对国家有所贡献。这种自我审视的态度,体现了白居易的谦逊和责任感,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品德和政治道德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深邃的思想。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