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同病者

三十生二毛,早衰为沈疴。 四十官七品,拙宦非由他。 年颜日枯槁,时命日蹉跎。 岂独我如此,圣贤无奈何。 回观亲旧中,举目尤可嗟。 或有终老者,沈贱如泥沙。 或有始壮者,飘忽如风花。 穷饿与夭促,不如我者多。 以此反自慰,常得心平和。 寄言同病者,回叹且为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二毛:指头发斑白,即黑白相间的头发,常用来形容人开始衰老。
  • 沈疴:指重病,久病。
  • 拙宦:指官职低微,不称心意的官职。
  • 蹉跎:指时间白白过去,虚度光阴。
  • 沈贱:指地位低下,卑微。
  • 夭促:指早逝,寿命短促。

翻译

三十岁时,我的头发已经开始斑白,这是早衰的迹象,因为长期患病。四十岁时,我只是一个七品小官,这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我官运不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容颜日渐憔悴,我的命运也在不断蹉跎。不只是我这样,即使是圣贤也无可奈何。回头看看我的亲朋好友,他们的情况尤其令人叹息。有些人一生都过着卑微的生活,如同泥沙一般不被人重视。有些人虽然年轻时风光一时,但很快就如风中的花瓣一样飘散。那些贫穷饥饿、早逝的人,比我更不幸的还有很多。因此,我反而感到自我安慰,常常保持内心的平和。我想对那些和我有相同遭遇的人说,让我们一起叹息,并以此为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自己早衰和官运不佳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命运的无常。诗中,白居易通过对比自己和周围人的命运,表达了一种超脱和自我安慰的态度。他认识到,无论个人的努力如何,命运的安排往往难以预料和改变,因此选择接受现实,保持内心的平和。这种态度体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即在面对不可控的命运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寻找生活中的慰藉和希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