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斩白蛇赋

高皇帝将欲戡时难,拨祸乱。乃耀圣武,奋英断。提神剑于手中,斩灵蛇于泽畔。何精诚之潜发,信天地之幽赞。卒能灭强楚,降暴秦,创王业于炎汉。于时瓜剖区宇,蜂起英豪。以坚甲利兵相视,以壮图锐气相高。皆欲定四海之汹汹,救万姓之嗷嗷。帝既心窥咸阳,气王铓砀。率卒晨发,纵徒夜亡。有大蛇兮,出山穴,亘路傍。凝白虹之精彩,被素龙之文章。鳞甲皑以雪色,睛眸其电光。耸其身,形蜿蜿而莫犯;举其首,势矫矫而靡亢。勇夫闻之而挫锐,壮士睹之而摧刚。于是从者,告于高皇。高皇乃奋布衣,挺干将。攘臂直进,瞋目高骧。一呼而猛气咆哮,再叱而雄姿抑扬。观其将斩未斩之际,蛇方欲纵毒蛰,肆猛噬。我则审其计,度其势。口噪雷霆,手操锋锐。凛龙颜而色作,振虎威而声厉。荷天之灵,启神之契。举刃一挥,溘然而毙。不知我者谓我斩白蛇,知我者谓我斩白帝。于是洒雨血,摧霜鳞。涂野草,溅路尘。嗟乎!神化将穷,不能保其命;首尾虽在,不能卫其身。盛矣哉!圣人之草昧经纶,应乎天,顺乎人。制敌必示以乃武乃文,静灾祸不可以弗躬弗亲。若夫龙泉黯黯,秋水湛湛。苟非斯剑,蛇不可斩。天威煌煌,神武洸洸。苟非我王,蛇不可当。是知人在威不在众,我王也万夫之防;器在利不在大,斯剑也三尺之长。于以詟万物,于以威八方。历数既终,闻素灵之夜哭;嗜欲将至,知赤帝之道昌。由是气吞豪杰,威震幽遐。素车降而三秦归德,朱旗建而六合为家。彼戮鲸鲵与截犀兕,未若我提青蛇而斩白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戡(kān):用武力平定(叛乱)。
  • 铓砀(máng dàng):光芒四射。
  • 蜿蜿(wān wān):屈曲貌。
  • 矫矫(jiǎo jiǎo):形容英勇威武。
  • 蹙(cù):紧迫。
  • 蛰(zhé):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
  • 溘然(kè rán):忽然。
  • 草昧(cǎo mèi):蒙昧;世界未开化的混沌状态。
  • 洸洸(guāng guāng):威武的样子。
  • 詟(zhé):使害怕。
  • 素灵:白蛇的代称。

翻译

汉高祖想要去平定当时的艰难,消除祸乱。于是显耀其神圣的勇武,发挥其英勇的决断。在手中举起神奇的剑,在水泽边斩杀灵异的蛇。那精诚是如何悄悄生发的,真要相信是天地暗中的帮助。最终能够消灭强大的楚国,降服暴虐的秦朝,开创汉王朝的帝王大业。在那时国家分裂,英雄豪杰如同蜂群般涌起。以坚固的铠甲锋利的兵器相互对峙,以宏伟的图谋和锐利的气势相互比拼。都想要安定天下的动荡不安,拯救百姓的困苦哀号。高祖既已心中想着咸阳,气吞光芒四射的砀山。率领士卒早晨出发,放纵徒众夜里逃亡。有条大蛇,从山穴中出来,横亘在路上。凝结着白虹般的精彩,披挂着白色蛟龙般的纹路。鳞甲闪耀着如白雪的颜色,眼睛像闪电。竖起它的身体,形态弯曲而不可侵犯;抬起它的头,气势英勇威武而不可匹敌。勇猛的人听说后锐气受挫,壮士看见后刚强被摧毁。于是跟从的人,报告给高祖。高祖于是奋起布衣之身,挺举着宝剑。捋起袖子直接前进,瞪大眼睛高高地昂首。一声呼喊而勇猛的气势咆哮,再一次呵斥而雄伟的姿态起伏。看他将要斩杀还没斩杀的时候,蛇正要放纵毒汁去蛰咬、肆意猛力地噬咬。我则细察它的计谋,推测它的形势。口中发出如同雷霆般的声响,手中操持着锋利的锋刃。神情庄重脸色有变,振作虎威声音严厉。承蒙上天的神灵,开启神的契合。举起剑刃一挥,突然就死了。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斩杀了白蛇,了解我的人说我斩杀了白帝。于是挥洒雨水般的血,摧毁如霜般的鳞。涂染在野草上,溅落在路上的尘土里。哎呀!神奇的变化将要穷尽,不能保住它的命;首尾虽然还在,不能保卫它的身体。太伟大了啊!圣人在未开化的混沌时经营治理,顺应上天,顺从百姓。制服敌人必定展示既要有武又要有文,平定灾祸不可以不亲自去做。至于那龙泉暗暗无光,秋水深深清澈。如果不是这把剑,蛇不能够被斩杀。天威辉煌耀眼,神武威武凛凛。如果不是我们的王,蛇不可能被阻挡。所以知道人的威严不在于人多,我们的王就是万众的防御;兵器的锐利不在于大,这把剑就只有三尺长。用来震慑万物,用来威震八方各地。皇位的气数已经到了尽头,听见白蛇在夜里哭泣;贪婪的欲望将要到来,知道赤帝的王道昌盛。由此气势震慑豪杰,威震偏远之地。丧车降临而三秦之地归顺德政,红旗竖起而全天下成为一家。那些斩杀鲸鱼和犀牛的,不如我提着青蛇而斩杀白蛇。

赏析

这首赋生动地描绘了汉高祖刘邦斩杀白蛇的场景和意义。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刘邦的英勇无畏、果断决绝以及上天的相助,体现了刘邦平定天下的决心和能力,强调他创建汉王朝的伟大功绩。赋中还对比了其他英雄豪杰,突出刘邦的非凡。通过对斩杀白蛇这一事件的细致刻画,寓意着刘邦将开创一番全新的局面,对白蛇的斩杀象征着对旧势力的摧毁,为汉朝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全赋语言华丽,气势恢宏,充分展现了白居易非凡的文学才华。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