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偶作

五年职翰林,四年涖浔阳。 一年巴郡守,半年南宫郎。 二年直纶閤,三年刺史堂。 凡此十五载,有诗千馀章。 境兴周万象,土风备四方。 独无洛中作,能不心悢悢。 今为青宫长,始来游此乡。 裴回伊涧上,睥睨嵩少傍。 遇物辄一咏,一咏倾一觞。 笔下成释憾,卷中同补亡。 往往顾自哂,眼昏须鬓苍。 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lì):到,至。
  • 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
  • 巴郡:今重庆市一带。
  • 南宫郎:指在南宫(即尚书省)任职的郎官。
  • 直纶閤:指在纶閣(即中书省)任职。
  • 刺史堂:指担任刺史的官署。
  • 悢悢(liàng liàng):悲伤,惆怅。
  • 青宫长:指太子的官职。
  • 裴回:徘徊。
  • 伊涧:伊水和涧水,均在洛阳附近。
  • 嵩少:嵩山和少室山,均在洛阳附近。
  • 睥睨(pì nì):斜视,有傲慢或不满之意。
  • (shāng):古代酒器。
  • 释憾:消除遗憾。
  • 补亡:补充缺失。

翻译

我在翰林院任职五年,四年在浔阳。一年担任巴郡的郡守,半年在南宫做郎官。两年在中书省任职,三年在刺史的官署。这十五年来,我写了上千首诗。这些诗描绘了周遭万物的景象,涵盖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唯独没有写过洛阳的作品,这让我心中感到悲伤。现在我成为太子的官职,终于有机会来到这个乡间游玩。我在伊水和涧水之间徘徊,斜视着嵩山和少室山。遇到景物就写一首诗,每写一首就喝一杯酒。笔下的诗消除了我的遗憾,诗卷中补充了我未曾触及的缺失。我常常自嘲,眼睛昏花,须发已苍。不知道自己已经老了,仍然放纵自己沉浸在诗歌的狂热中。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自己过去十五年官宦生涯和诗歌创作的回顾。诗中,他详细列举了自己在不同地方和职位上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激发了他的诗歌创作。白居易表达了对未能创作洛阳诗作的遗憾,以及对自己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诗的最后,他自嘲地描述了自己的老态,但仍然保持着对诗歌的热情,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艺术追求和生命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