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宁廉访以武侯庙八律见贻倚赋排律四首
陇上耕耘日,隆中啸傲时。
分荆存霸迹,入蜀定皇基。
建业元将命,成都迄受遗。
交邻吴壤服,讨贼魏廷知。
旧鼎三垂叶,新图八阵移。
七擒降孟获,十倍胜曹丕。
大将嗤巾帼,追兵怯鼓旗。
伏龙人羡艳,如虎敌纷披。
绝栈巴山曲,丛祠汉水湄。
炎精垂烬夕,泪尽杜陵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陇上:指陇山一带,今陕西、甘肃交界地区。
- 隆中:地名,在今湖北襄阳市,诸葛亮曾隐居于此。
- 啸傲:形容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分荆:指刘备分荆州之地给孙权,以换取孙权的支持。
- 霸迹:霸业的痕迹。
- 皇基:指国家的根本。
- 建业:古都名,今南京市,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
- 元将命:指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
- 迄受遗:直到接受遗命。
- 交邻:与邻国交往。
- 吴壤服:指吴国臣服。
- 讨贼:讨伐叛贼。
- 魏廷知:魏国朝廷知晓。
- 旧鼎:指旧时的政权。
- 三垂叶:比喻政权稳固。
- 新图:新的计划或策略。
- 八阵:指诸葛亮的八阵图。
- 七擒:指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
- 降孟获:使孟获投降。
- 十倍胜曹丕:指诸葛亮的智谋胜过曹丕十倍。
- 大将嗤巾帼:大将嘲笑妇女,此处指诸葛亮不以妇女之礼待敌。
- 追兵怯鼓旗:追击的敌军因鼓声和旗帜而胆怯。
- 伏龙:指诸葛亮,有“卧龙”之称。
- 如虎敌纷披:形容敌人如群虎般纷至沓来。
- 绝栈:险峻的栈道。
- 巴山曲:巴山曲折之地。
- 丛祠:丛林中的祠堂。
- 汉水湄:汉水之滨。
- 炎精:指汉朝,因汉朝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精。
- 垂烬:即将熄灭的火。
- 杜陵诗:指杜甫的诗,杜甫曾在诗中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
翻译
在陇山耕作的日子,隆中自由自在的时光。 分荆州以存霸业,入蜀地以定国基。 建业任命为丞相,成都直到接受遗命。 与吴国交往使其臣服,讨伐魏国朝廷知晓。 旧政权稳固如三垂叶,新策略如八阵图变换。 七次擒获孟获使其投降,智谋胜过曹丕十倍。 大将不以妇女之礼待敌,追击的敌军因鼓声和旗帜而胆怯。 人们羡慕诸葛亮的智谋,敌人如群虎般纷至沓来。 巴山曲折之地的险峻栈道,汉水之滨的丛林祠堂。 汉朝即将熄灭的火,泪尽于杜甫的诗中。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诸葛亮的智谋和功绩,通过对其生平重要事件的回顾,展现了其在三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如“七擒降孟获”、“十倍胜曹丕”等,突出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同时,通过“炎精垂烬夕,泪尽杜陵诗”表达了对汉朝衰落的哀思和对诸葛亮的深切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诗人胡应麟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诗歌创作技巧。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
胡应麟的其他作品
- 《 顾朗生山人以四诗见贻赋答 》 —— [ 明 ] 胡应麟
- 《 幼于园中听歌 》 —— [ 明 ] 胡应麟
- 《 将入金华诸山述游五十韵 》 —— [ 明 ] 胡应麟
- 《 睿父丈既有西江之擢复闻台疏挽留将以大观察移节会稽三郡兴文怆别更赋六诗异时一棹溪头绝倒子猷之兴尽也 》 —— [ 明 ] 胡应麟
- 《 青骢白马 》 —— [ 明 ] 胡应麟
- 《 秋日独游兰阴山五绝句 其二 西樵岭 》 —— [ 明 ] 胡应麟
- 《 谒关忠义庙作 》 —— [ 明 ] 胡应麟
- 《 宋榻兰亭赵文敏临本真迹歌 》 —— [ 明 ] 胡应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