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士殿
普贤肇峨眉,示迹惟西方。
文殊现五台,台殿俱清凉。
猗与观世音,普陀实吾乡。
胡为三大士,鼎足偕兹堂。
吾闻维摩室,方丈罗八荒。
须弥眇一芥,诸佛同行藏。
况兹三如来,功德侔三光。
秉心佐迦文,并起悬津梁。
青狮负璎珞,白象衔珠珰。
千亿昭化身,大悲浩难量。
区区南赡洲,勺水军持将。
杨枝洒甘露,涓滴回枯肠。
我来重瞻拜,感叹殊未央。
善才一童子,百十参慈航。
峨峨兜率天,不改帝释疆。
胡为滞五浊,尘土纷彷徨。
逝将去人世,谢此浮名缰。
他时会解脱,说法酬空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普贤:佛教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理德、行德。
- 肇:开始,起始。
- 峨眉:山名,位于四川省,佛教圣地之一。
- 文殊:佛教四大菩萨之一,象征智慧。
- 五台:山名,位于山西省,佛教圣地之一。
- 清凉:指五台山的清凉寺,也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 猗与:感叹词,表示赞叹。
- 观世音:佛教四大菩萨之一,象征慈悲。
- 普陀:山名,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观音菩萨的道场。
- 鼎足:比喻三方并立。
- 维摩室:维摩诘的居室,佛教中象征智慧的地方。
- 方丈:寺院住持的居室,也指住持。
- 罗八荒:遍及四面八方。
- 须弥:佛教中的山名,象征世界的中心。
- 眇一芥:微小如一粒芥子。
- 行藏:行为和藏匿,这里指佛的教诲和庇护。
- 三如来:指普贤、文殊、观音三位菩萨。
- 功德:佛教中指善行和修行所积累的善果。
- 侔:相等,相当。
- 三光:日、月、星。
- 迦文:指释迦牟尼佛。
- 悬津梁:比喻指引众生渡过生死苦海的桥梁。
- 璎珞:佛教中的一种装饰品,通常挂在菩萨或佛像的颈上。
- 珠珰:珠宝装饰。
- 昭化身:显现的化身。
- 大悲:观音菩萨的慈悲。
- 南赡洲:佛教中的世界四大洲之一,指人间世界。
- 军持:佛教中的水瓶,象征清净。
- 杨枝:观音菩萨手持的物品,象征救苦救难。
- 善才:佛教中的童子,代表智慧和纯洁。
- 慈航:慈悲的航船,比喻菩萨的救渡。
- 兜率天:佛教中的天界之一,是菩萨修行的地方。
- 帝释疆:指天界的边界。
- 五浊:佛教中指人间的五种烦恼。
- 尘土:比喻尘世的烦恼。
- 彷徨:徘徊不定。
- 浮名缰:比喻世俗的名利束缚。
- 空王:指佛,佛教中认为佛是超越一切的存在。
翻译
普贤菩萨在峨眉山开始显现,其踪迹主要在西方。文殊菩萨出现在五台山,五台山的寺庙都显得清凉。而观世音菩萨,普陀山实际上是他的故乡。为何这三大菩萨,会并立在这个殿堂中呢?
我听说维摩诘的居室,虽只有方丈大小却能容纳四面八方。须弥山虽大,但在佛的智慧中却微小如一粒芥子,诸佛的教诲和庇护无处不在。何况这三位如来,他们的功德与日、月、星三光相当。他们全心全意地辅佐释迦牟尼佛,共同成为指引众生渡过生死苦海的桥梁。
青狮背负着璎珞,白象口衔着珠宝装饰。他们的千亿化身显现,观音菩萨的慈悲浩大难以衡量。在这小小的南赡洲,如同用勺子取水一般微不足道。观音菩萨用杨枝洒下甘露,每一滴都能使枯萎的心灵得到滋润。
我来到这里再次瞻仰拜谒,感叹之情无以言表。善才童子参拜慈航,历经百十次的修行。高高的兜率天,依旧不变的是帝释天的疆界。为何我们要滞留在这充满烦恼的人间,徘徊不定于尘世的纷扰之中?
我决心离开这人世,摆脱这世俗名利的束缚。将来若能得到解脱,我将回报空王,说法以酬谢佛的恩典。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普贤、文殊、观音三大菩萨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仰。诗中,作者运用丰富的佛教典故和象征,描绘了三大菩萨的功德和慈悲,以及他们对众生的救渡。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解脱的向往,体现了佛教徒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越世俗的理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哲理的沉思。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
胡应麟的其他作品
- 《 南归仓卒宋忠父邀饯斋头不及赴寄别四章 》 —— [ 明 ] 胡应麟
- 《 寄大司空朱公六首 》 —— [ 明 ] 胡应麟
- 《 抵新安访汪司马伯玉八首 》 —— [ 明 ] 胡应麟
- 《 过观察金公故居有感 》 —— [ 明 ] 胡应麟
- 《 清源寺中戏效晚唐人五言近体二十首 》 —— [ 明 ] 胡应麟
- 《 登天津阁望海同康裕卿胡文父作二首 》 —— [ 明 ] 胡应麟
- 《 自严滩至新安途中纪兴十首呈司马汪公 》 —— [ 明 ] 胡应麟
- 《 赠王中叔别驾二首 》 —— [ 明 ] 胡应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