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八景蓟门飞雨
王城古帝都,宫阙宏且丽。
中有千仞峰,岧峣压幽蓟。
念昔椎凿初,本自人力致。
烧蜃插文石,奇功夺天地。
蛟鸾失其仪,涛岳逊其势。
况当灵雨馀,葱郁蔼生意。
深留云雾阴,润聚圭璧气。
忽闻桑扈鸣,君王思秉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山:位于中国北部,是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 八景:指某一地区或名胜的八个著名景观。
- 蓟门: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带。
- 飞雨:形容雨水飘洒的样子。
- 王城:指古代的都城。
- 宫阙:宫殿和宫门,泛指皇宫。
- 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八尺。
- 岧峣(tiáo yáo):形容山峰高耸。
- 幽蓟:指古代的幽州和蓟州,今北京一带。
- 椎凿:指开凿山石的工具。
- 蜃:传说中的海市蜃楼。
- 文石:有花纹的石头。
- 蛟鸾:传说中的神兽,蛟龙和凤凰。
- 桑扈:古代传说中的鸟,据说能预知天气变化。
- 秉耒:手持农具,指耕作。
翻译
燕山地区有著名的八景之一,蓟门飞雨。
在古代帝王的都城中,宫殿宏伟而华丽。
城内有一座高达千仞的山峰,高耸入云,压过了幽州和蓟州的所有山峰。
回想当初开凿这座山峰时,完全是依靠人力完成的。
用火烧制海市蜃楼般的奇石,插上文石,其奇功简直夺天地之造化。
即使是传说中的蛟龙和凤凰,也失去了它们的仪态,海中的波涛和山岳也逊色于它的气势。
特别是在灵雨之后,山峰显得更加葱郁,充满了生机。
山中深藏着云雾,湿润的气息聚集如同圭璧一般。
忽然听到桑扈的鸣叫,君王便想起了要手持农具去耕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燕山八景之一的蓟门飞雨,通过对古代都城宫阙和千仞山峰的描绘,展现了其宏伟壮丽的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如将开凿山峰的工程比作夺天地之造化,将山峰的气势与传说中的神兽相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如灵雨后的葱郁和山中云雾的湿润,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代帝王都城的怀念。